起尾杪/舵槳離水

· 舵手

整艘龍舟中,什麼因素會減慢龍舟的速度呢?可算是舵槳,一般置放在水中的舵槳都有整支舵葉的一半(舵槳位置計算5:5),總面積亦不少於三四支划槳槳板,舵手若不好好控制置放位置與時間,實在會大大影響龍舟的速度。
龍舟比賽賽例中,舵手不得額外施加力量以提升龍舟速度。不過,一個高水平的舵手,都希望為龍舟減少阻力,不致龍舟減慢速度。
舵手若能做到長時間舵槳離水,所謂「起尾杪/舵槳離水」,龍舟的速度便不同減慢。

舵槳應該放置的位置多深?
整支舵槳抽離多一點?還是插深一點?
是否每一場比賽都適合「起尾杪」?

舵手能夠做到「起尾杪」需視乎自身操控能力以及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。

自身操控能力:視乎舵手平日練習時,是否和划手一起練習專門技術,還是只是的拿著舵槳控制方向而已。未有熟練的技巧,在比賽時難以發揮,反而有機會影響整場的賽事的成績。

不同因素影響「起尾杪」的成效。

天時方面
看當時的風向,側風會影響龍舟航向,使整艘龍舟左/右移離直線。
舵手需觀察賽場的航道地形的變化,在比賽賽程中,會否因為到達不同位置時,風向會隨之而改變。

地利方面
視乎賽場的浪頭,浪對龍舟的航向影響極大。
前浪時,頂著龍頭前進,相對較易掌操。
後浪時,會推動整艘龍舟,則較難掌控。
側浪時,會使龍舟偏離原有航道,舵手可以以點式技術,快速的調整航向,再把舵槳離水。
地形的影響,場地的水深變化,大眾可能已知某些賽場水深位置的改變,從而及早預見需施行何種技術。

人和方面
划手的划槳能力亦會影響,若划手能前後左右力量及落槳時間一致,龍舟就只有一個單一方向航行的動力,舵手根本不需要置放舵槳,龍舟亦能保持直線,舵手亦能較易做到「起尾杪」。

常見錯誤
「起尾杪」時不自覺地將舵槳拉至身旁或舵槳角度轉變,於舵槳再次放回水中時,舵槳或舵葉的角度並非垂直位置,而引致偏航情況發生。